除了農忙時節飛手團隊的實地操作,如何高效舉辦市場活動讓更多農民了解植保無人機,快速準確獲知需作業耕地信息,聯系協調經銷商、專業植保大隊,組織飛手培訓,處理售后問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質量提速,以滿足中國幅員遼闊的領土下,自南向北階段式、集中式爆發的農業作業需求。
2021年7月28日,大疆農業植保無人機全球單年作業面積首次突破6億畝,已超過去年全年作業畝數。從廠商,到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一直到植保大隊、一線農戶,數字化手段的普及是植保無人機作業流程提速的關鍵,企業微信已經是大疆農業和下游各參與者之間高效協同的利器。
農業互聯網化,難在哪里?
把農業互聯網化,會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使用大疆農業新疆地區的一級代理商吳少欽會回答這個問題。在農業沉浸多年,他看過太多想把農業互聯網化的創業者。創業者想打造農業版本的滴滴打車,投資機構相信農業互聯網化的巨大潛力,但往往成功的很少,失敗的很多。
每個人都離不開農業,卻只有很少人能改變農業。拉新、補貼、留存……每一個互聯網常用詞應該都能在農業互聯網創業項目里一一對應,但最終結果表明“農業不吃這一套”。
辛苦耕種的農民會因為每一筆補貼而心動,但心動過后他們依舊會回歸最初的方式,培養用戶習慣是艱難的。難以標準化生產,從業者結構特征明顯,這些都是農業難以互聯網化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吳少欽認為“農業這個行業很難自下而上去改變。”
當然,2016 年剛開始嘗試做農業無人機代理商的吳少欽最初沒想那么遠。盡管當時吳少欽的創業團隊跌跌撞撞才能達到大疆農業的合作門檻,而大疆農業還在線上推廣自己的農業無人機,但基礎數字化的嘗試已在細微處顯現。
雖然吳少欽團隊只有幾十人,但對六七個人發展起來的創業公司而言,管理已經成了一個新的問題。在農業找新機會,這就意味著團隊成員沒辦法坐在辦公室里談業務,分散四處的辦公地點和傳統的打卡條件已經沒辦法滿足它們的需求了。
對于靈活辦公和效率的需求讓在使用大疆農業之前就選擇了企業微信。
需要在不同田地奔波的員工不需要多此一舉繞回辦公室打卡,圖片+定位的打卡功能節約了時間;原先需要跑幾個辦公室簽字才能完成的審批,今天在群里 @ 不同成員就能在 1 分鐘內完成;辦公中使用的數據資料不會丟失,造假的難度更高了。
“作為創業團隊在做好管理的情況下要去降低管理的成本,因為管理本身就是成本。
我們判斷用企業微信肯定能比其他辦公 app 少安裝一些軟件,或者是少去注冊一些賬號,這是天然的優勢。”
對于一直和農業打交道的團隊來說,每一個小的痛點的解決,都會極大方便團隊成員,相應地,團隊工作人員扎根土地,向農民普及農業植保機,解答疑問的時間就更多。
當大疆農業開始整體使用企業微信后,作為一級代理商,發現了更多的好處。過去,大疆農業和代理商的溝通,均通過郵件進行,吳少欽坦言,很多農業相關從業者,尤其是在下沉市場的二級、三級代理商,“雖然不至于沒聽過郵箱,但他們不會去用”,下載、注冊、擬一段文字,對他們來說都是門檻。